中文域名小荷渐露尖尖角
贝锐 | 2010-07-21
互联网已成为普通大众获取日常信息、获得生活需求服务、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必须场所。域名本地化以及多语种域名就是解决语言障碍的技术,相应地在我国的实现方式就是一一中文域名
中文域名:发展是硬遒理现在看来,域名技术可以说是互联网上成功的技术之一,随着互联网络在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使多语种字符成为互联网域名的合法组成部分。中文域名技术的研究和实现,属于国际上互联网标准制定组织一一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多语种域名工作组(IDNW G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 work Group)的工作范畴。
由于其技术的复杂和影响面的巨大,形成了若干技术和政策的协调组织,主要有: CDNC (Chinese DOmain Name Consortium,中文域名协调联合会)、JET(Joint Engineer Team,多语种域名技术联合组)、IETF IDN—WG、ICANNIDN—Committee (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国际互联网络名字与编号分配公司一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 Committee,多语种域名工作委员会)等。
2003年3月,国际IETF颁布了多语种域名(IDN)的三个技术标准 (RF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 N I C)的中文域名的技术方案也随之确定。C N N I C中文域名系统的实现方案是在“符合大陆中文域名用户习惯,保证两岸四地互联互通” 原则下,在中文域名协调联合会范围内技术共享,协作开发而制定的。系统的总体设计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满足中文用户的需求,实现中文域名的独有的特色;二是遵循国际标准,完全兼容现行的域名体系。CNNIC从2001年初开始积极参与IETF IDN —WG的技术讨论,并先后向I ETF提交了《中文繁简字符转换 、《多语种域名和独特标识/名称》等六篇有关IDN的互联网技术草案,并经IETF公布在其网站上供参与者广泛讨论。200 3年5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正式推出符合I E T F 国际技术标准的中文域名服务。
目前,信息产业部“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 中规定了“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中在顶级域名‘C N ’之外暂设‘中国’、‘公司’和‘网络’3个中文顶级域名。”,并授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作为这些域名的注册管理机构。目前在中国合法的中文域名有四种形式,分别是:“.CN”、“.中国”、“.公司”和“.网络”等。
中文域名:中文域名的优点在于:它是更适合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域名。有的公司品牌或公司名称无法在英文中找到贴切的词语来对应, 只好用拼音甚至是拼音的简写来注册本公司的域名,而这样的域名往往不能很好地代表公司形象。而中文域名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中文域名才是一种真正为中国企业度身定制的域名,如果一个企业能将中英文域名很好结合起来, 就能在互联网领域里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商标权,还能为企业推广网络品牌打下良好基础。
从用户角度讲, 中文域名使得Internet资源更加本土化。用户输入中文域名感觉会更加直观、方便。从商业应用角度看, 中文域名使得国内知名公司的字号、品牌在公司域名上得以体现和增值。从域名资源的角度看,首先有利于企业对自己商标(名称)的保护。中文域名的使用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中文同音字“冲突” 的发生。
另外, 随着中文手写输入和中文语音输入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互联网络的更加普及,用户将会更加依赖于使用母语(中文)上网。至2003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6800万,成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用户国, 如果加上世界其他地方的中文用户, 中文将成为除英文之外的最主要互联网语言,而使用中文域名也将成为访问网络资源以及作为公司品牌宣传的主要方式。更符合中文用户习惯的, 支持中文域名全简全繁等效的中文域名必将对推动互联网在泛中文地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